首页 资讯 民生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娱乐 文化 能源 公益 时尚 健康 图片

滚动

旗下栏目: 滚动 股票 理财 银行 基金 保险 新股 人物

宁夏移民村产业升级助农增收见闻

来源:新华网 作者:-1 发布时间:2021-11-10
摘要:题:“改善型”牛棚、“精品化”包装——宁夏移民村产业升级助农增收见闻 包括田正武在内的首批30户村民报了名,按园区统一标准投资修建了圈舍、饲料房和看护房。

  新华社银川11月10日电 题:“改善型”牛棚、“精品化”包装——宁夏移民村产业升级助农增收见闻

  新华社记者马丽娟

  一座现代化钢架棚里,门窗通风,牛床干燥,40多头肉牛或站或卧,宁夏吴忠市同心县河西镇上河湾村脱贫户田正武正往水槽里放水。他的宝贝牛从家里的“刚需型”牛棚搬进村里养殖园区的“改善型”牛棚已有大半年,明年初就集中出栏了。他说:“这里宽敞,牛运动量大,肉质好,价钱能卖得更高。”

  上河湾村是河西镇2009年建成的移民村,470多户移民从山区搬迁而来。近年来,全村靠发展养殖业致富增收,但脱贫后,移民却遇到了“甜蜜”的烦恼:牛羊太多,最初规划的房屋面积不够用了。田正武从2014年开始养牛,从2头养到12头时,16平方米的牛棚显得十分狭小。

  今年初,上河湾村村两委决定将村里剩余建设用地建成养殖园区,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按照每户2亩地征给村民,支持农户养殖“出户入园”,为村民增收“扩容”。

  包括田正武在内的首批30户村民报了名,按园区统一标准投资修建了圈舍、饲料房和看护房。田正武在村两委帮助下申请了20万元贴息贷款,买了35头牛,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还提供购牛、防疫、销售等统一服务。“搭村集体的便车,不愁卖。”他说。

  除了横向扩展空间,还要纵向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层次。同心县下马关镇的移民村南安村引进福建企业发展菌菇产业3年来,基地菇棚增至120多个,产值达到2000多万元,带动了100多名村民务工。今年,南安村利用闽宁协作资金,新增精包装生产线,进行产品深加工。

  记者在南安村蘑菇种植基地看到,包装车间内工人们正将一朵朵平菇剪净脚部,摆进透明塑料盒,称重塑封,贴标装箱。“一盒平菇只有150克左右,但在上海等大城市的商超能卖到6元,是原来批发价格的4倍,附加值大大增加。”基地企业负责人曾仲明说。

  销售端带动种植端价格“水涨船高”,南安村村支书康伏虎告诉记者,今年6月村集体投资建设13个菇棚,与基地企业签订了兜底销售和技术指导合同,已有20多户村民报名明年承包菇棚。“从农民变成工人,再从工人变成小老板,移民的日子会越来越红火。”

责任编辑:-1

上一篇:最缺人手的行业,你去吗?

下一篇:没有了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中国复兴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中国复兴时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中国复兴时报社 © 2014-2021 CHINAF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举报邮箱: chinafxnews@163.com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