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民生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娱乐 文化 能源 公益 时尚 健康 图片

贵州

旗下栏目: 北京 上海 广东 河北 天津 海南 山西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培育规范化的产业 实现村民常态化幸福

来源:多彩贵州网 作者:复兴网贵州 发布时间:2021-11-03
摘要:编者按: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21年,是乡村振兴“元年”。 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贤正被赋予新的历史内涵,“新乡贤”群体是一支重要的支撑力量。 在贵州,“新乡贤”已经出发,他们不仅具有传统乡贤的一般特征,更是

  编者按: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21年,是乡村振兴“元年”。

  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贤正被赋予新的历史内涵,“新乡贤”群体是一支重要的支撑力量。

  在贵州,“新乡贤”已经出发,他们不仅具有传统乡贤的一般特征,更是村庄利益的间接相关者、村庄发展的增量行动者、村庄振兴的理念推动者。

  他们是学者、是商人、是教师……被乡里乡亲视为“领路人”。

  他们有思想、有情怀、有作为……正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新乡贤名片】叶章涛:贵州琦福苑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2012年大学毕业后跟随父亲扎根湄潭县乡村发展茶产业。他们从武夷山引入高香型茶树树种,将湄潭县多个相对较为贫困的南部乡镇作为“茶树新品种种植示范区”。通过产业发展,极大地改善了这些乡镇的面貌。

  眼下,正是夏秋茶上市的季节。

  贵州省湄潭县南部高台等乡镇,2014年以前不种茶、不产茶,如今已成为全国高香型茶最集中的区域。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几亩“小茶园”,每年户均纯收入十多万元。

贵州琦福苑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叶章涛

  而最早在这一片发展茶叶种植的,是来自福建南平的茶商叶文盛、叶章涛父子。

  “在我们湄潭,农民依靠茶产业过得舒心。这就是我曾经梦想中美丽乡村的样子。”如今跟人聊天,叶章涛开口闭口都是“我们湄潭”。

  扎根:随父入黔 大学生当起了“制茶小工”

  叶章涛对茶叶最早的印象,源于儿时课后“打零工”。

  在茶山,叶章涛和小伙伴们接过父辈们刚从山上采摘来的茶叶,认真将一簇叶片中最嫩的独芽掰扯下来。掰一斤,得两块钱,然后他们再约着上街买冰棍等零食,“从小就知道,想吃冰棍,必须自己劳动。”

  2003年,叶章涛的父母来贵州省湄潭县金花村发展茶产业,他们把所有的资金都投向了生产,生活极为节俭。母亲在电话里告诉他,他们租来旧粮仓改造成车间,加工茶叶累了,就在旁边旧房子里打地铺睡。贵州的春天既冷又潮湿,被子里的棉絮时间一长就霉成了“斑点狗”。

  随着父母产业的发展,叶章涛每年见到父母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他甚至开始有点“讨厌”茶叶。

叶章涛采摘下一片嫩叶放入口中咀嚼

  2008年,叶章涛高中毕业,从福建南平坐了近30个小时的火车抵达贵阳,再转大巴车,4个多小时后到达金花村。那时金花村还未通自来水,工厂员工们的饮用水全靠皮卡车去县城拉,每天往返两三次。

  但叶章涛的父母却在这样的艰苦的环境里获得感满满。他们来湄潭前,“湄潭翠芽”的茶青选用的是“福鼎大白”品种,而湄潭80%农民种植的品种却为“黔湄”。结合福建政和工夫红茶、正山小种红茶的加工工艺,他们利用“黔湄”制作出一款名为“遵义红”的红茶,让原来不被看好的“黔湄”茶青热销。

  叶章涛大学的暑假都是在车间里度过的,从萎凋、揉捻、发酵,再到烘干、提香,每个环节都尝试参与。大学毕业后,他又在车间当了三年的“制茶小工”。

叶章涛与村民商量除草事宜

  一次茶叶发酵过后,叶章涛和制茶工人们通过色泽、气味判断,可以进入烘干环节了,但父亲抓了一把湿湿的发酵叶去泡水细品,然后告诉大家仍需再发酵半小时。

  “成品味觉差异,都源于细节。”叶章涛说,父亲对他影响最深的,是其对于制茶工艺细节把控的严苛。

  开荒:送苗下乡 十万亩茶园“无中生有”

  叶章涛的贵州琦福苑茶业有限公司核心种植基地所在的湄潭县高台镇,这里原本是不种茶的。

  2013年,叶章涛在高台镇流转了700多亩荒山,从福建武夷山引入了金牡丹、金观音、丹桂等高香型茶树品种到基地种植。其中还准备了9000株茶树苗,想发给周边的百姓。

  那时,湄潭县农业呈现“南烟北茶”格局,南部乡镇的百姓对于种茶很陌生。加之当地一些年轻的农村产业革命“探路者”曾尝试中药、水果等产业,却因销售情况不佳造成损失。所以当茶树苗被拉到村委会,请村支书通知村民集中来领时,根本无人响应。

  叶章涛和同事们只好挨家挨户地上门“送”树苗,每户人家发3亩的量,并承诺:“一定回来收购茶青。”

叶章涛与在茶园务工的村民聊家常

  一个月后,叶章涛回访发现,大约3000亩的茶树苗量,被种下去的还不到三分之一。村民要么将茶树苗送给南部的亲戚种,要么就堆放在自家院子里,十天半月后,茶树已经被晒枯,准备当作柴来烧火。

  即使将茶树苗种下去的村民,管护也不上心,且大都在茶园里套种了玉米和红薯、辣椒等作物。

  茶树三年成林,五年才丰产,相对一般农作物见效较慢。农户们也坦诚地跟他说:“我种玉米当年就有收入,赚了钱放兜兜里,更有安全感。”

  “我告诉他们,第三年开始,每年收入会比前三年累计都高,但他们还是报以怀疑态度。”开春后,贵州琦福苑茶业有限公司用比市场价略高的价格,回收了村民们采摘来的茶青,哪怕采摘得并不规范,甚至有些还混杂着不少老梗。

湄潭县原本不种茶的南部乡镇,如今已成为全国高香型茶最集中的区域

  见到了“现钱”的村民看到了经济效益。第二年,茶树苗刚运到乡政府大院,村民就背着背篓赶来,陆陆续续来了三四百人。

  尽管叶章涛跟他们说:“我们会像去年运到村子里,给大家发。”但大家仍坚持亲自来选,害怕来晚了就“没”了。

  三年后,高台镇茶叶种植面积达三万多亩,加上茅坪、抄乐等南部乡镇,共新增了近十万亩茶。

  憧憬:壮大产业 村民幸福感随处可见

  “茶树长得太慢了!”有村民跟叶章涛抱怨,茶树苗长了大半年也只有二三十厘米高,而玉米才种下一两个月就比人高了。

  “你们要学会修枝。”叶章涛跟村民解释。每逢茶业基地有农事活动,叶章涛就邀请村民来学习。一年下来,不少村民就学会了采茶、除草、松土、修枝、施肥等相关技能。

  “一开始,老百姓们技术缺乏,很多工作都得反复沟通,甚至会有人消极怠工。现在,很多时候,村民都会自己主动去想办法解决问题了。”叶章涛发现,所有事情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采茶、制茶、包装、销售……每个环节叶章涛都亲自参与

  开辟新的荒山,没有路,肥料等物资全靠人工背。不少女工一背篓能背近百斤肥料,她们还常很干脆地跟同伴说:“来!你再往上放一袋。”

  一片片荒山被开垦成梯田,小茶苗种下去,从瘦弱到茂盛,这让叶章涛很感动:“村民们有时候很固执,但也很淳朴。只要让他们看到希望、拿到实惠,他们就会非常卖力。”

  山上的茶园,每逢暑假,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大人们边聊天边干活,小孩子奔跑着嬉戏。

  镇上的茶青交易市场,茶农们赶场前习惯打二两散酒,再买点花生、烤鸭、卤味,边吃边和旁边人聊天:“今天采了多少?家里怎么样啊?”卖完茶青后再去打二两酒,晃悠晃悠地回家。

  谈到乡村振兴,叶章涛说,这是个很大的课题。乡村发展,从贫穷到富裕再到振兴,都离不开抓手,而最好的抓手就是产业。老百姓兜里有钱了,才能想别的。

叶章涛憧憬着湄潭乡村的未来

  除了待在茶山和厂房,叶章涛很卖力地外出跑市场,对接大客户,也向各城镇的小批发店或烟酒茶小店推广湄潭的茶叶产品。每当听到顾客说“这茶我喝过,特别好喝”,他内心就特别满足。

  “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茶产业更加规范化、标准化,才能带动更多的人致富,实现老百姓幸福感的常态化。”叶章涛说,产业发展和乡村发展是同步的。市场的另一端,是越来越美好的乡村。

责任编辑:复兴网贵州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中国复兴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中国复兴时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中国复兴时报社 © 2014-2021 CHINAF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举报邮箱: chinafxnews@163.com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