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民生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娱乐 文化 能源 公益 时尚 健康 图片

内蒙古

旗下栏目: 北京 上海 广东 河北 天津 海南 山西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 北疆新实践|稻花香里,来一场秋的“蟹”逅

来源:《内蒙古日报》 作者:复兴网内蒙古 发布时间:2023-10-15
摘要: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北疆新实践|稻花香里,来一场秋的“蟹”逅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采访中展示稻田螃蟹。翁牛特旗融媒体中心记者 赵建新 摄

“什么,咱翁牛特旗也产螃蟹吗?”

“没错!就在稻蟹共生试验田。”

9月23日,记者来到翁牛特旗海拉苏镇稻蟹共生试验田,放眼望去,一派丰收景象。

稻田里,饱壮的稻穗泛黄低垂,一只只活泼矫健的河蟹挥动着蟹钳“横行霸道”。看到有人过来,小河蟹们迅速狡猾地潜入水中。合作社负责人谷金雷以闪电般速度按住一只河蟹,随后麻利地从地上捡起来。

“你看这河蟹多肥呐,足有3两!刚买回时还是扣子大的蟹苗,现在都长到拳头大了。”谷金雷说,今年他种了500亩水稻、养了14000多斤河蟹。他多次赴外地学习,慢慢摸索总结稻蟹共生的经验,成为镇里稻田养蟹“第一人”。

前来买河蟹的人络绎不绝,从早上9点到中午12点,谷金雷在3个小时内卖了近300斤河蟹。“他家的河蟹肉质肥美,蟹黄饱满,我是吃上瘾了!”前来购买河蟹的海拉苏镇居民代军在一旁说道。

“再有一周左右,我们开始收割水稻。今年水稻加养蟹,一亩地能增收1000元左右。”谷金雷说,自家的稻米每年也供不应求,还未成熟时,就已被预购一空。不打农药,以有机肥为主,让谷金雷除了收获肉质肥美的河蟹外,还种出了绿色优质水稻。

“现在,我们掌握了新的养殖技术,成功培育出6000只扣蟹,以后不用去盘锦购买了。明年,我要把‘稻蟹共生’试验田规模扩大至800亩,继续带动合作社社员扩大增收。”谷金雷信心十足地说。

“稻因蟹而优,蟹因稻而贵。”海拉苏镇镇长朝格吉乐图对这种新型“稻蟹共生、一地两用、一水两养”的立体生态农业模式赞不绝口。

朝格吉乐图说,海拉苏镇是赤峰市“红山稻”最大的主产区,水稻种植面积达8万亩。秋收后,他们将按照稻蟹种养的标准完成万亩土地流转、土地整治等前期准备工作,2024年全面实施万亩稻蟹种养田项目。

翁牛特旗地处西拉沐沦河南岸,虽然有大片沙漠,却来水充裕,日照充足。这里种植水稻历史悠久,目前,种植水稻面积超过20万亩,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魏那 王塔娜

责任编辑:复兴网内蒙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复兴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复兴时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复兴时报社 © 2014-2023 CHINAF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举报邮箱: chinafxnews@163.com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