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民生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娱乐 文化 能源 公益 时尚 健康 图片

云南

旗下栏目: 北京 上海 广东 河北 天津 海南 山西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普洱思茅区法院:打好“古茶树”“鹦鹉村”生态名片,画好司法保护同心圆

来源:云南网 作者:复兴网云南 发布时间:2022-07-10
摘要:坚定贯彻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新理念,加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为普洱建设美丽家园提供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走进普洱市思茅区思茅港镇茨竹林村的芒坝布朗族村寨,村口高大的榕树上常有鹦鹉咿呀的鸣叫声,更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紫胸大鹦鹉栖息于此,因而得名“鹦鹉村”。“鹦鹉村”里长年有凤头蜂鹰、丝冠鸟、犀鸟、太阳鸟等200余种鸟类,被摄影界称为“中国的鹦鹉天堂”和“中国一流的观鸟摄鸟基地”。

  “2016年以来,观鸟产业逐渐兴起,每年3月至6月,大批的省内外观鸟者涌入村庄,带动了我们村子的乡村建设和经济发展,观鸟产业也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茨竹林村委会芒坝村小组长钱有福说,目前,村里已有5家观鸟民宿和多个鸟塘对外开放,但如何更好地保护鸟类、守护这份难得的自然资源?“还有很多关于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知识,我们还需要学习。”

  为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擦亮生态司法工作品牌,让司法服务的工作关口前移,向基层延伸,把更多的法律知识带到群众中去,以司法力量保护普洱生物多样性。7月7日,思茅区法院进一步延伸司法服务职能,围绕辖区内老安寨古茶树和芒坝“鹦鹉村”生态保护需求,积极与思茅港镇党委、政府、司法所、派出所、林业站、茨竹林村委会协调联动,共同签订了《思茅港镇老安寨古茶树与芒坝“鹦鹉村”司法服务协议》。

  据介绍,《思茅港镇老安寨古茶树与芒坝“鹦鹉村”司法服务协议》的签订,标志着思茅区法院在创新发展诉源治理与环境资源审判工作上又往前进了一步。该协议主要内容为在思茅港人民法庭已建立“人象和谐法律服务点”基础上,将诉源治理、环境资源审判和司法服务工作,以点到面再到片,进一步推进和铺开。

  思茅港镇茨竹林村不仅是有名的“鹦鹉村”,这里的村民常年与山为伴,与茶相生,祖祖辈辈呵护着这里的一草一木,老安寨大山的古茶树也远近闻名。古茶树具有360年的历史,约280亩,是村民赖以生存的主要产业之一。这份大自然的馈赠,不仅给当地村民带来了一定经济收益,也给世代子孙营造了青山绿水的美好生态家园。此外,亚洲象、野牛、马鹿、黑熊等20余种动物也生活于此,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

  “我们想把我们的古树茶品牌打出去,让更多人来品尝古树茶,购买我们的茶,也想以鹦鹉村的美丽生态环境吸引更多游客来游玩,增加老百姓收入,在买卖茶叶、开发茶叶合作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中,没有法律的指导和保护,我们会吃亏的,很感谢法院为我们考虑这么多”思茅港镇茨竹林村委会副主任熊开荣说道。

  《思茅港镇老安寨古茶树与芒坝“鹦鹉村”司法服务协议》的签订将通过大力开展巡回审判、诉调对接、法律宣讲等司法服务等工作,充分利用签约各方各自优势,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用、平台共建,共同促进该片区的产业发展、生态旅游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形成法治社会治理、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助推“无讼”乡村构建、提升营商法治环境的良好局面。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普洱是一块蕴藏在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充足的日照、充沛的降雨,全国近三分之一的物种在这里繁衍生息,这里也成为了野生亚洲象群的美好家园和生活“乐园”。近年来,思茅区法院积极探索诉源治理与环境资源审判新模式,通过设立“人象和谐法律服务点”,主动融入基层治理体系,不断深化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形成了加强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的有益实践。

  如今,思茅港镇老安寨古茶树与芒坝“鹦鹉村”司法服务协议的签订和执行也将成为下一个亮眼的司法服务典范。下一步,思茅区法院还将继续在推广野生动、植物保护,化解人与动物间矛盾的工作方面发力,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定贯彻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新理念,加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为普洱建设美丽家园提供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云南网记者龙彦通讯员牟伟周蜀为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复兴网云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复兴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复兴时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复兴时报社 © 2014-2022 CHINAFX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举报邮箱: chinafxnews@163.com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