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陕西 • 正文

看项目|中国科学院地环所项目:绿色智慧施工助力节能增效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复兴网陕西

1月22日,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西安地球环境创新研究院DK-1(一期)项目正在加紧建设。通讯员 李斌摄

1月15日,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西安地球环境创新研究院DK-1(一期)项目(以下简称中国科学院地环所项目)施工建设现场,机械轰鸣、车辆穿梭,主体模板支撑、混凝土浇筑、钢筋绑扎、二次结构砌体砌筑、门窗安装等作业有条不紊进行。尽管天气寒冷,项目建设者们仍坚守工地一线,抢工期、保质量、赶进度,全力以赴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中国科学院地环所项目是中国科学院在西安高新区丝路科学城中布局的一系列项目之一,总建筑面积8.7万平方米,建成后将针对城市地下空间利用与灾害防控、秦岭资源保护与开发等进行前瞻性布局。该项目由陕西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建,包含行政办公、实验楼、学术中心等。

项目刚进入施工阶段,建设者们就遇到了难题。“项目所在地水文情况较为复杂,地下水位过高。针对此类情况,我们采用场外开挖蓄水池引流、泵管抽排等方式降低水位,定期进行水位监测,确保基础生产安全。”陕建五建集团项目经理文志刚说,“项目部集思广益,将工序进行有序穿插,合理调配资源,确保项目总体施工进度稳步推进。”

项目加速推进离不开好措施。“我们借助‘智慧工地’平台,将BIM技术、物联网技术相融合,构建一套技术先进、经济实用、稳定可靠的智慧工地管理系统,提升现场管理水平,降低项目运行风险。”文志刚说,“施工中我们还使用了许多智能化工具,比如利用3D扫描机器人对现场进行实测实量,自动生成扫描结果,让单体楼层实测时间缩短至15分钟,极大提升了质检效率。”

“智慧工地”让建筑施工监管“耳聪目明”,也为工程建设罩上“安全网”。文志刚说:“我们在项目安全监测方面用上了‘黑科技’,比如安装大型机械监控设备、基坑检测设备、高支模监测设备等智能化监测仪器,实现了语音通信、视频监控、人员机具定位等多项功能,确保工程在安全施工的前提下高效有序推进。”

贯彻绿色理念,实行绿色施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部采用“海绵城市”水资源管理方法,将雨水经过收集—输水—净水—储存等渠道,为绿化、景观水体、洗涤等提供水源补给。通过综合利用雨水资源,该项目不仅节约了用水成本,还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理念被广泛应用,该项目充分利用智能制造,有效提升了施工效率和品质,获评“BIM+智慧工地”应用标杆项目及优秀示范项目。(记者 郭军 实习生 郭紫菡)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帮助

    复兴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