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戏剧 • 正文

东南大学:一部舞台剧搭起传承报国之志的“桥”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复兴网教育

  “您觉得什么是工程师?或者说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工程师?”一位新生代表在看完舞台剧《港珠澳大桥》后,向主演团队发问。

  “我认为中国工程师是具有红色精神伟力的匠人,不畏艰苦、敢于攀登科学的高峰。而你们将是这工程精神的下一代传承者。”东南大学交通学院2020级学生、舞台剧《港珠澳大桥》林鸣院士扮演者钟汶哲答道。

  2021年11月,东南大学JOIN艺术团面向全校师生连续3天献上讲述校友林鸣院士、刘晓东总工建设港珠澳大桥故事的原创舞台剧《港珠澳大桥》。该剧代表东南大学首次获中国科协学风建设资助计划项目资助,并成功入选《百年珍贵记忆——全国高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原创精品档案》。

  挖掘超级工程中的校友力量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一桥飞虹连三地”加速了粤港澳的人流、车流和物流。

  历经6年筹备、9年施工,数万名建设者披荆斩棘,让一条巨龙横卧在伶仃洋上。作为国家的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具有非凡的战略意义,涌现出一批“中国标准”的技术创新。

  “东南大学正处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社会重大需求、服务产业重大关切的机遇期。”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团委书记罗磊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以国家重大战略为基础,深入挖掘投身重大战略的科学家、工程师所展现的精神品质,是近年来东南大学建设学风校风、培养领军人才的重要做法。

  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大桥全线亮灯那天,年过花甲的林鸣院士开启了他的“马拉松”。迎着朝阳,他用双脚丈量着自己付出了14年心血的大桥。

  “看到港珠澳大桥通车的新闻和林鸣院士的采访视频,我们感到非常骄傲自豪,也从林鸣院士等前辈坚持创新、追求一流的奋斗历程里汲取到了精神力量。”钟汶哲表示,艺术团主创人员在搜索了林鸣院士和港珠澳大桥相关资料后,萌生出将建造港珠澳大桥的故事搬上舞台的想法。

  罗磊表示:“林鸣院士是东南大学杰出校友的代表,他竭尽毕生所学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扛起作为路桥人的使命担当,诚守初心、砥砺前行,体现了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创新,胆大心细的开拓精神。新时代交通专业的青年学子希望依托本次舞台剧,传承校友报国之志,引领思想政治价值提升,助力营造创新进取的社会氛围。”

  用舞台剧浸润“东大精神”

  “不留遗憾,止于至善,建不朽工程!”这句《港珠澳大桥》舞台剧中铿锵有力的台词,和东南大学“诚朴求实、止于至善”的“东大精神”产生了神奇的呼应。

  筹划近两年,《港珠澳大桥》的剧本几经删改润色,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学生艺术团承担起舞台剧《港珠澳大桥》的创作排演工作。他们从校风精神入手,让舞台剧“止于至善”,并通过舞台剧传达自己对于“中国工程师”的理解。

  罗磊一路看着这群孩子们成长,“创作团队通过实地调研、文献阅读、纪录片考究等方法,深入了解并挖掘港珠澳大桥修建期间各个重要节点的人物与动人故事,得到交通运输工程领域、艺术舞台剧领域等相关专业人士的支持指导,保障了舞台剧在工程专业知识方面的可靠性和艺术表演方面的感染力。在公演前,团队进行了多次舞台剧联排,打磨精彩片段,加强道具、音效、灯光、服饰、舞台等多方面配合,尽力还原场景,营造沉浸式氛围。”

  《港珠澳大桥》舞台剧总导演朱耕辰说:“从剧本到舞台再到演员组,我们完全零参考,将自己的想法一点一点搬上舞台。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也逐渐体会到了工程师的意义和大国工程的价值,这也是我们希望传达给各位观众的理念,希望每一位演职人员和观众,都能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保持心中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这是我第一次看话剧,感觉很震撼。在焦廷标馆的灯光下,似乎台上的演员们都发着光。十三年呀十三年,人生中有几个十三年。感谢所有演员和导演,也感谢建设祖国的工匠们。”一位东南大学交通学院2021级本科生看完舞台剧感慨道。

  该校另一位来自交通学院的2021级本科生表示:“通过观看《港珠澳大桥》,让我对中国工程师的责任和使命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考,以后将更好地为社会作贡献。”

  实习记者 孙 瑜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帮助

    复兴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