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首页北京 • 正文

通州城区绿化覆盖率达50.95%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复兴网北京

30日,通州区举行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主题宣传活动绿色发展专场新闻发布会,介绍通州区一段时期以来在绿色发展方面的成效。84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建成污水处理设施166座、全区森林覆盖率达33.70%、完成试点区海绵城市项目125项……城市副中心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生态城市图景正在加快绘就,“绿色”已经成为城市副中心最鲜明的底色。

去年PM2.5累计浓度38微克/立方米

2023年,通州区细颗粒物(PM2.5)累计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与社会经济活动和扩散条件水平相似的2019年相比,同期下降8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浓度分别为69、32、3微克/立方米,较2019年分别下降11.5%、23.8%、40.0%。2023年,全区8个国市控考核断面水质均值均达到Ⅳ类及以上,其中达到Ⅲ类水质的4个,达到Ⅳ类水质的4个。

水务方面,通州区分期完成镜河、通惠河、凉水河、萧太后河环球影城段、凤港减河、温榆河、港沟河、中坝河等综合治理工程,河道水环境明显改善,景观明显提升。“十四五”期间,通州区将加快实施通惠河二期、萧太后河、玉带河等骨干河道景观提升及生态修复工程,改善滨河人居环境。通州区3个重要水功能区全部达到水功能区划标准。

水污染治理也在持续深入。目前,全区建成碧水、河东及张家湾再生水厂等污水处理设施166座,污水处理能力约57.41万吨/日,污水处理率由2015年的67.2%提升至2022年的94.5%。河东资源循环利用中心一期已进入商业运行,与河东再生水厂构成10.8万吨/日的污水处理规模,满足城市副中心东部地区需求,实现了乡镇级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全覆盖,基本实现建成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

海绵城市建设同样卓有成效,通州区已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具有北京特色的海绵城市建设经验和模式。截至目前,共计完成试点区海绵城市项目125项,4万余居民受益。截至2023年年底,城市副中心海绵城市建设达标面积为29.9平方公里。展望未来,到“十四五”末,城市建成区50%以上的面积将达到海绵城市标准;到2035年,海绵城市达标比例将达到80%以上。

“两带、一环、一心”绿色格局基本形成

通州区的生活环境正变得更加宜居,百姓“推窗见绿”。截至目前,通州区森林总面积已达45.79万亩,森林覆盖率33.7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8.75平方米,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91.24%,城区绿化覆盖率达50.95%。

令人欣喜的是,城市副中心“两带、一环、一心”绿色空间格局基本形成。东西部生态绿带初现雏形,环城绿色休闲游憩环逐渐闭环,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万众瞩目。400余公里绿道横贯南北,8个万亩森林组团串联东西;口袋公园、小微绿地,星罗棋布;村头微型公园、全龄友好化公园,异彩纷呈;4万平方米屋顶绿化、20条风景林荫路,促进区域绿化美化提档升级。全区已建成国家森林乡村22个,首都森林城镇4个,首都绿色村庄12个,森林村庄8个,花园式社区8个,全区已建成并对外开放各类公园51处,实现了百姓出门“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

绿色建筑方面,目前通州区的绿色建筑执行标准为全市最高,形成高标准、大规模的绿色建筑发展优势,全面实现新建建筑100%达到二星级绿色建筑标准要求,新建公共建筑100%执行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截至目前,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设施、新光大中心等84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总建筑面积1241.16万平方米。

全区绿色信贷占比达16.6%

近十年来,城市副中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蓬勃发展。在能源供给侧,截至2023年年底,本地光伏装机容量达15.18万千瓦,绿电占比稳步提升,2022年绿电占比23.7%,相对六年前提升了56.95%。

城市副中心的绿电比例在不断提升,通州区逐步建立新能源电力市场体系,通过跨区跨省电力交易、绿电交易、绿证交易等模式,引进内蒙古、山西等域外的清洁电力,预计2035年绿电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60%。同时,面向城市副中心打造分布式电源群调群控系统,实现分布式光伏的优化管理和运行控制,解决有源配电网光伏消纳、电能质量等问题。

绿色金融也在有效助力通州区的绿色发展。2014年至2023年,城市副中心金融业增加值从35.8亿元增长到156.1亿元,年均增长15.8%,高于全市5.8个百分点。全区已注册近460家各类金融企业,区内银行、保险、证券、公募基金等金融机构业态更加多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通州区的绿色金融品牌也全面彰显。例如,北京绿交所承建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中美绿色基金、北创低碳基金等机构入驻,三峡新能源、华新绿源等绿色企业实现上市,驻区机构参与国家级绿色金融标准制定,落地一批全国、全市首创性业务。全区绿色信贷占比达16.6%。文/本报记者蒋若静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帮助

    复兴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